糧票有粗糧細糧之分
在計劃經(jīng)濟年代,糧票是人們購買糧食的唯一憑證,糧票的種類有全國糧票、軍用糧票、地方糧票、購貨糧票等等,糧票的種類繁多,粗略統(tǒng)計就有上百種之多,糧票的種類不同,使用方法也不同,但是有一點是相同的,那就是糧票是那個年代的特殊產(chǎn)物,隨著社會的發(fā)展,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,糧票也漸漸地淡出了人們的視線,但是它見證了我國從貧窮到富強的歷史過程。
在那個年代,糧食是實行計劃供應的,每個人都有一個“人口糧”的定量,這個定量基本上就是每月的口糧總數(shù),這個定量基本上是按照年齡段劃分的,比如兒童、少年是40斤/月,成人男子是80斤/月,女子和老人是70斤/月,由于糧食產(chǎn)量不高,定量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吃到的,只有擁有糧票才能購買糧食。
在計劃供應的年代,人們的生活水平普遍不高,糧食的分配也是至關重要的,一般情況下,人們的主食都是粗糧,比如玉米面、豆面、紅薯面等等,這些粗糧雖然營養(yǎng)價值不高,但是卻是那個年代人們的救命糧,由于糧食產(chǎn)量不高,細糧的產(chǎn)量很少,細糧的供應量也是非常有限的,所以人們的主食基本上都是粗糧,細糧只有在過年過節(jié)的時候才能吃上一頓。
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,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,糧食的供應也逐漸走向了市場化,糧票也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,成為了收藏家們爭相收藏的“古董”,雖然糧票已經(jīng)不再使用,但是它所代表的那個特殊年代的歷史意義卻永遠不會消失。
如今的社會是一個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發(fā)展的社會,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,但是我們應該永遠銘記那個特殊年代的歷史背景和艱苦歲月,正是有了那個年代的磨練和積累,才有了我們今天幸福生活的堅實基礎。
在這個飛速發(fā)展的時代背景下,我們更應該珍惜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,努力工作、學習、奮斗,為實現(xiàn)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!
相關文章
發(fā)表評論